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(一一二):宋·岳珂《馒头》诗

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,南京人。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。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“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”指导教授,中国韵文学会会长,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,中华诗词学会顾问,中央电视台“诗词大会”总顾问、《小楼听雨》诗词平台顾问、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。曾应邀在美国耶鲁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。
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(112):宋·岳珂《馒头》诗
馒 头
[宋]岳珂
几年太学饱诸儒,余伎犹传笋蕨厨。
公子彭生红缕肉,将军铁杖白莲肤。
芳馨政可资椒实,粗泽何妨比瓠壶。
老去齿牙辜大嚼,流涎聊复慰馋奴。
诗友饮酒扬波问:钟先生,请教您一个问题。宋·岳珂《馒头》诗“公子彭生红缕肉,将军铁杖白莲肤”,“公子彭生”用的是《左传》中“大豕”的典故吧?“将军铁杖”有典故吗?
钟振振答:是的,“公子彭生”的典故,出于《左传》。在岳珂的诗里,作“猪”字用。“豕”,就是猪。这个典故,网上容易查,不多说。
“将军铁杖”,说的是隋勇将麦铁杖。铁杖屡立战功,初任车骑将军,后官至右屯卫大将军。隋炀帝征辽东,铁杖自请为前锋,战死。有一次朝会,考功郎窦威嘲笑他说:“‘麦’是个什么姓?”他应声回答道:“‘麦’和‘豆’(谐音窦威姓‘窦’)没什么两样,有什么可奇怪的?”怼得窦威满脸通红,无话可说。事迹详见《隋书》卷六四、《北史》卷七八《麦铁杖传》。
岳珂诗中,“将军铁杖”四字,只当一“麦”字用。因为“馒头”是用麦粉做的。“麦粉”,今称“面粉”。“面”的繁体字是“麪”“麵”,都是“麦”字旁。
《隋书》《北史》麦铁杖传,都没说他皮肤白。这样一位草莽出身的将军,肤色自然也白不了。“白莲肤”显然是说“白面馒头”的颜色。
“馒头”,北方人称“馍”或“馍馍”。“馒”“馍”乃一声之转。
关于“馒头”的起源,宋·高承《事物纪原》卷九《农业陶渔部》曰:“馒头,小说云:昔诸葛武侯(诸葛亮)之征孟获(即《三国演义》里‘七擒孟获’的那一位)也,人曰:蛮地多邪术,须祷(祈祷)于神,假(借)阴兵一以助之。然蛮俗必杀人,以其首祭之,神则向之,为出兵也。武侯不从,因杂用羊豕之肉以包之以面,象人头以祠。神亦向焉,而为出兵。后人由此为馒头。至晋卢谌《祭法》:春祠用馒头。始列于祭祀之品。而束晢《饼赋》亦有其说。则馒头疑自武侯始也。”这一段文字中,值得注意的是“杂用羊豕之肉以包之以面”云云,可见古代所谓“馒头”,是有馅儿的,即我们今天的“包子”。
唐·王梵志诗曰:“城外土馒头,馅草在城里。一人吃一个,莫嫌没滋味。”这里的“土馒头”,指像馒头形状的坟墓。城里人死后都要葬到城外的坟里去,成为“土馒头”的“馅草”——即“馅儿”。
唐·蒋贻恭《咏安仁宰捣蒜》诗曰:“半破磁缸成醋酒,死牛肠肚作馒头。”
这些也都是古代的“馒头”即今“包子”的证明。其实,在今天中国的某些地区,“馒头”还沿用它的古义,指有馅儿的“包子”。
岳珂此诗亦是如此。“公子彭生红缕肉”就指此“馒头”的馅儿是猪肉丝。两句合起来看,他所咏的“馒头”,其实就是今天的“猪肉包子”。
【附录】
麦铁杖其人,很有些传奇色彩。他的故事,使得他的传记成为二十四史里最具有可读性的精彩篇章之一。故附录于下,供诸位诗友笑齿一粲。
〇《隋书》卷六四《麦铁杖传》:
麦铁杖,始兴人也。骁勇有膂力,日行五百里,走及奔马。性疏诞,使酒,好交游,重信义。每以渔猎为事,不治产业。陈大建中,结聚为群盗。广州刺史欧阳頠俘之以献,没为官戸,配执御伞。每罢朝后,行百余里,夜至南徐州,逾城而入,行火光劫盗。旦还及时,仍又执伞。如此者十余度。物主识之,州以状奏。朝士见铁杖每旦恒在,不之信也。后数告变,尚书蔡征曰:“此可验耳。”于仗下时购以百金,求人送诏书与南徐州刺史。铁杖出应募,赍敕而往,明旦及奏事。帝曰:“信然为盗明矣。”惜其勇捷,诫而释之。陈亡后,徙居清流县。遇江东反,杨素遣铁杖头戴草束,夜浮渡江,觇贼中消息,具知还报。后复更往,为贼所擒。逆帅李棱遣兵仗三十人卫之,缚送髙智慧。行至庱亭,卫者憇食,哀其馁,解手以给其餐。铁杖取贼刀乱斩卫者,杀之皆尽,悉割其鼻,怀之以归。素大奇之。后叙战勋,不及铁杖。遇素驰驿归于京师,铁杖步追之,每夜则同宿。素见而悟,特奏授仪同三司。以不识书,放还乡里。成阳公李彻称其骁武,开皇十六年,征至京师,除车骑将军。仍从杨素北征突厥,加上开府。炀帝即位,汉王谅反于并州,又从杨素击之,每战先登。进位柱国,寻除莱州刺史,无治名。后转汝南太守,稍习法令,群盗屏迹。后因朝集,考功郎窦威嘲之曰:“麦是何姓?”铁杖应口对曰:“麦豆不殊,那忽相怪?”威赧然无以应之,时人以为敏慧。寻除右屯卫大将军。帝待之逾密。铁杖自以荷恩深重,每怀竭命之志。及辽东之役,请为前锋。顾谓医者吴景贤曰:“大丈夫性命自有所在,岂能艾炷炙頞,瓜蔕歕鼻,治黄不差,而卧死儿女手中乎!”将度辽,谓其三子曰:“阿奴当备浅色黄衫,吾荷国恩,今是死日。我既被杀,尔当富贵。唯诚与孝,尔其勉之!”及济,桥未成,去东岸尚数丈,贼大至。铁杖跳上岸,与贼战,死。武贲郎将钱士雄、孟金叉亦死之。左右更无及者。帝为之流涕,购得其尸,下诏曰:“铁杖志气骁果,夙著勋庸。陪麾问罪,先登陷陈,节高义烈,身殒功存。兴言至诚,追怀伤悼。宜赉殊荣,用彰饰德。可赠光禄大夫、宿国公,谥曰武烈。”子孟才嗣,寻授光禄大夫。孟才有二弟仲才、季才,俱拜正议大夫。赗赠巨万,赐辒辌车,给前后部羽葆鼓吹。平壤道败将宇文述等百余人,皆为执绋。王公已下,送至郊外。
《北史》卷七八《麦铁杖传》:
麦铁杖,始兴人也。贫贱,少骁勇,有膂力,日行五百里,走及奔马。性疏诞,使酒,好交游,重信义。每以渔猎为事,不修生业。陈大建中,结聚为群盗,广州刺史欧阳頠俘之以献,没为官户,配执御伞。每罢朝后,行百余里,夜至南徐州,逾城而入,行光火劫盗。旦还及牙时,仍又执伞。如此者十余度,物主识之。州以状奏。朝士见铁杖每旦恒在,弗之信。后南徐州数告变,尚书蔡征曰:“此可验矣。”于仗下时购以百金,求人送诏书与南徐州刺史。铁杖出应募,赍敕而往,明旦反奏事。帝曰:“信然为盗明矣。”惜其勇捷,诫而释之。(阙五字)陈亡后,徙居清流县。遇江东反,杨素遣铁杖头戴草束,夜浮度江,觇贼中消息,具知还报。后复更往,为贼所禽。逆帅李棱缚送高智慧,行至庱亭,卫者憇食,哀其餧,解手以给其飡。铁杖取贼刀乱斩卫者,杀之皆尽,悉割其鼻,怀之以归。素大奇之。后叙战勋,不及铁杖。遇素驰驿归于京师,铁杖步追之,每夜则同宿。素见而悟,特奏授仪同三司。以不识书,放还乡里。成阳公李彻称其骁武,?皇十六年,征至京师,除车骑将军。仍从杨素北征突厥,加上开府。炀帝即位,汉王谅反,从杨素击之,每战先登。进位柱国,除莱州刺史,无莅政名。转汝南太守,稍习法令,群盗屏迹。后因朝集,考功郎窦威嘲之曰:“麦是何姓?”铁杖应声曰:“麦豆不殊,何忽相怪?”威赧然无以应,时人以为敏捷。寻除左屯卫大将军。帝待之愈密。铁杖自以荷恩深重,每怀竭命之志。及辽东之役,请为前锋,顾谓医者吴景贤曰:“大丈夫性命自有所在,岂能艾炷炙頞,瓜蒂歕鼻,疗黄不差,而卧死儿女手中乎!”将度辽,呼其三子曰:“阿奴当备浅色黄衫。吾荷国恩,今是死日。我得被杀,尔当富贵。唯诚与孝,尔其勉之!”及济,桥未成,去东岸尚数丈,贼大至。铁杖跳上岸,与贼战,死。武贲郎将钱士雄、孟金义亦死之。左右更无及者。帝为之流涕,购得其尸,赠光禄大夫、宿国公,谥曰武烈。子孟才嗣,授光禄大夫。孟才二弟仲才、季才,俱拜正议大夫。赗赠巨万,赐辒辌车,给前后部羽葆鼓吹。命平壤道败将宇文述等百余人皆为执绋,王公以下送至郊外。